返回上级 回复 发帖
[ 转 ] 高信息量:与中国国家疾控逆调:上海疾控专家称“建议居家隔离”?

首先要感谢两位老师,

一是要感谢汪老师的采访,他的这个采访内容信息量极大。

第二要感谢朱老师的坦诚。上海的问题这么多,但是都是我们私下的推测,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实事求是指出这些问题。这也可以理解,我连在回答上海无症状问题的时候上了热搜,一度都想匿名,怕惹上麻烦。

所以更珍惜和感谢两位老师的勇气和坦诚,你们可以说是上海的良心和脊梁。


今天可能很多人都听到了网上一段20分钟的录音,一位男士给疾控中心打了投诉电话,说健康云是阴性绿码,但是疾控电话通知说阳了。他崩溃了,问要怎么办。

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有听过录音的内容,因为这段录音被删的厉害,

有人对录音做了总结引用一下:




后来这件事情引出了上海浦东卫健委的调查和回应。








那么,这位敢说实话的人是谁?正是采访中的这位 上海浦东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主任 朱渭萍。








在汪老师和朱老师的对话录音中,有非常大的信息量。

有3点是最为需要注意的。

第一,承认了上海的医疗已经处在了挤兑的状态,我个人认识很多上海的医生,他们都在跟我反馈已经处在极限,或者超极限了,但官方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说,上海的医疗被挤兑完了,朱老师在采访中明确指出,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上海医疗资源就是被挤兑了。

汪诘:如果一旦被检查出阳性以后,是不是说居家隔离是我们目前上海市民的最现实的一个处理方式?因为医疗资源基本上已经挤兑完了。
朱医生: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讲,从我们目前一天要接几十个电话,有采调信息的一个实际情况反馈,现在其实整个上海医疗资源确实是在处于一个挤兑的状态。

第二,认为居家隔离可能比去方舱更好,这是目前形势下不得已的选择,但这里我跟汪老师的意见有不同之处。

汪诘: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我们去医院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去方舱医院,因为我看到方舱医院的条件其实不是太好。
朱医生:是这样的。方舱医院因为我们昨天有一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收进了方舱医院,但是现在又出不来,所以的话现在这里面资源比较紧缺。

上海的新增病例每天增加一个大型方舱的容纳量。瑞金医院的副院长陈尔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承认如果新增太多的话,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也只能在家隔离了。

第三点,上海的无症状患者的定义是有问题的。可能很多人都如同我一样好奇上海的无症状患者比例为何如此的与全球其它地区相异的乐观和好看,也有很多专家站出来给上海的比例做解释,但没有一个人在这时候说一句实话,所以这里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如此珍贵的坦诚和诚恳。

汪诘:......因为没有肺部影像学诊断资料,所以给它放到“无症状”里头,但是普通人觉得无症状好像就是连什么发烧咳嗽这种流感症状也没有,但其实是有这些症状的,只是没有肺部影像学资料,是这么理解吗?
朱医生:对,我们调查出来很多都是类似流感的类流感症状,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就是说有一点发烧,有一点咳嗽,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
......但是他发布的无症状有点扰乱视听,因为老百姓不知道嗯这个无症状是没有影像学资料,而非患者没有生病表现,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是不会这么想的。

第一次有上海的专家公开承认了,上海的“无症状患者”是有问题的,是在“扰乱视听”。上海的无症状并不是真正的无症状,只是缺少了影像学诊断,但核酸又阳性了,这在国家诊疗方案里是应该放到“确诊”里边,但在上海,没有按照诊疗方案来,而是设置了CT门槛,但现在上海医疗条件不足,不能给所有的阳性患者都去做CT,于是绝大多数阳性者干脆直接全都塞进了“无症状”这个大口袋里,造成了上海声称的无症状患者比例高的起飞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上海的新冠患者说自己有发烧,咳嗽,甚至支气管炎的症状,仍然被划归在了无症状患者一类中的原因。

而这个回答,也狠狠的打了一批为上海辩解的专家的脸,比如刚才提到的陈尔真院长。

陈尔真:上海和全国的诊断标准肯定是一样的。无症状感染者多,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主动筛查,有症状感染者一般是有症状后到医院里就诊时发现,上海大面积的主动筛查,很多没有症状的感染者被发现,比例就肯定会高。也要注意到,这两天上海有症状感染者数量占比增高了一些,接近10%了。主要是在管控人群中发现,主要的是原来无症状,现在有了症状。我们依然严格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原则,上海动作比较快,才有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较高这样一个结果;当然还跟疫苗接种率,感染人群特点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有关。

以上是对采访内容的分析,但对于汪老师采访的解读内容,我是有一些不同意见的。

首先,朱老师说阳性患者可以居家隔离,可能只是上海当下的无奈选择,并非是应对这个疾病的最优选择。

阳性患者里,虽然大部分是轻症和无症状患者,这个比例达到了90%以上,但仍然有5%的人可能是普通型以上,甚至有一些人可能原本是轻型后边发展成了更严重的情况。

如果只是居家隔离,老百姓是没有这个能力来判断疾病的发展的,因而容易错过一些救治的珍贵窗口期。

可能100个人里,3,4个可能会变成肺炎,甚至有一个人从肺炎更加加重了,我们普通人怎么办呢?靠赌概率吗?



同时武汉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居家隔离,基本是一人感染,全家中招,甚至是整个单元都有风险。
武汉开始执行居家隔离促使,疫情一直无法减轻,一直到王辰院士果断的提出,必须修方舱医院,把轻症和无症状的人都集中起来,才成为武汉疫情的转折点。

应收尽收,也成为我们对抗疫情的制胜法宝。


孙春兰副总理在今天到达上海,做出的指示中也强调了这一点:
要改扩建方舱医院和定点收治医院,备足隔离房间,快速转运收治感染者,及时开展流调排查,追踪管控风险人员,做到日清日结。

另,很多人认为,是不是躺平了,开放了,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也不会有医疗挤兑了,大家都能恢复正常。

我只能说,你们想的太片面了。这里我想引用下阿宝今天在微博的内容。





如果放开了,那才是真正的对医疗系统的巨大冲击而挤兑。现在我们面临的,才是一个挤兑的皮毛。

最后,我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勇敢发声,同时我也特别为朱老师的个人情况所担忧。因为就在下午哪个20分钟的录音火了之后,网上流传的一份疑似上海市疾控中心下发的文件。





我不知道后边朱老师是否还以遭遇其他的窘境,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朱老师,更多的人知道朱老师,就是对朱老师最大的保护!


回答一些评论区里的问题。

1.我感谢两位老师的采访,欣赏他们肯说真话,勇于揭盖子的勇气。但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而且我呼吁要保护这些肯揭盖子的人,这3点并不矛盾。

2.关于是清零还是放开的问题,我一直觉得我写的挺清楚了,如果大家还有疑问,那我就在这里在强调一下。

我坚决支持动态清零的措施,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这十六字原则才是我们抗议这么久的必胜法宝。

如果对这些疑虑的,请在此阅读昨天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市做出的批示:

孙春兰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和专业优势,调集检测能力、医务人员、防控物资等资源力量,强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上海现在确实遇到了困难,但遇到困难不正应该迎难而上去解决困难吗?把困难当做躺平和摆烂的理由?大家看看孙副总理的行程,从武汉疫情开始,孙副总理一位50年生人的长者,不停的奔波在全国抗疫的一线,坐镇疫情最重的地区,指挥了一场又一场的疫情阻击战。

这次到达上海,她是从吉林的疫情现场直接飞往上海,中间完全没有停歇。老人家已经年过七旬了啊,大家看看央媒是如何记录她在吉林的工作的。

在吉林市期间,孙春兰每天召开专家座谈会分析研判疫情形势,每晚视频调度各区县应收尽收、应隔尽隔,推动实施社会面“清零”行动,集中资源力量对疫情较重的船营、昌邑、高新三个区发起总攻,推进流调排查、“四应四尽”、社区封控、服务保障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目前,吉林市社区新发现的感染者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看看孙副总理这2年多的行程。





长者尚且如此,年轻人们,你们就躺平了?

3.为什么当下无症状患者这么多,我们还要去动态清零?

这问题不止在这个问题下,在几乎所有疫情相关的问题下都有讨论。

那我在这里引用吴尊友在1号晚上的一个讲述内容给大家。





吴老师也年近六十了啊。






链接:本文作者 (内容有删减)
返回上级
高级模式 | 发新话题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