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metta [打印本页]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6-7-1 18:15     标题: metta

metta(823597630)  17:26:57
修内观的一个原则是观照明显所缘。打坐的时候一放松,一般最明显的就是呼吸引起的身体起伏,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腹部或胸部,并对起伏的现象观照标记。有的人腹部起伏不明显,首先要注意自己是否放松;如果还是不明显的话,就观照坐和触,因为坐和触的给感觉在这时是明显的。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坐在那里?是因为我们对身体有感觉,注意那种坐的感觉并标记“坐”。我们上下唇有接触的感觉、两手之间或手与身体之间、或身体下盘和坐垫之间由接触的感觉,这些都可以标记观照。
花树(3464286909)  17:29:09
[img]file:///C:\Users\SINIAN~1\AppData\Local\Temp\M`1I6(`RFR52OC8WFK{[~$Q.png[/img]
metta(823597630)  17:38:27
我们走路的时候怎么知道我们在走?也是因为我们对身体有感觉。经行的时候,开始你只是放松自己自然地走,自然就会注意到走动时脚的感觉,标记“左步、右步”。当你这样觉知走,自然就会慢下来,然后可以改为标记“提起、放下”,更慢一些的时候标记“提起、移动、放下”。
道镜(2820480314)  17:44:42

福州智骏(1229699418)  17:50:58
感恩metta老师礼敬智严尊者感恩佛法僧
metta(823597630)  17:55:50
观禅首先是要培养连续的正念,我们通过观照行住坐卧中自然生起的现象来培养正念。所以不是要很用力去观看什么。当我们有连续的正念,定力就会生起。当正念和定力更强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更微细的身心现象。我们放松了,就能够觉知到某种身心的现象,我们只是觉知和标记,并不用费力,并不用紧张。我们持续地绵绵不断地觉知和标记,这样就可以培养正念和定力。
向日葵(325001629)  17:57:53
这个力度还是不好掌握。重了身心紧绷,轻了容易迷失。
道镜(2820480314)  17:58:04
同上
有什么好的不用力的训练方法吗
metta(823597630)  18:03:17
马哈希尊者强调,至少每秒钟一个观照。可以改变标记的频率和强度。经行可以改变速度。当然重点还是要放在觉知上,要觉知到一个现象才有相应的标记。
metta(823597630)  18:05:14
比如观腹部起伏,在起伏的结尾或开始所缘不明显了,可以插入触点标记观照。
metta(823597630)  18:08:02
在起和伏之间,腹部好像不动的时候,心容易跑,这时候你就可以观照标记一下两手的触点。
简&凡(1060255100)  18:08:16
噢 这样啊
向日葵(325001629)  18:09:50
这样很绵密了。
metta(823597630)  18:10:12
那时候你的标记可能变成这样“起,伏,触;起,伏,触;......”
简&凡(1060255100)  18:13:16
我总是感觉伏不如起明显
向日葵(325001629)  18:13:51
@metta 你生活中放慢动作吗?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6-7-1 18:20

metta(823597630) 2016/7/1 18:18:33
生活中能够放慢的时候可以放慢,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保持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觉知并不放慢。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6-8-25 07:39

metta(823597630) 21:26:58
如果YOGI开始练习观照时,要下意识地去寻找,这是硬、这是软、这是凝结冷、这是流动等等,那就是错误的禅修方法。正确的方法是,要对目标进行整体地观照。
......
最初练习观照的时候,YOGI要将“听到”这个现象作为整体来观照,并使用名称概念来标记,“听到、听到”,反反复复地观照,逐渐地,YOGI就能够自然地觉知到,“听到”的当下发生和存在的,都是哪些名法与色法。打个比方说,当我们想要看清楚一个人面孔上的五官时,无论是额头、眼睛、鼻子、耳朵、嘴唇等等,我们不应该立即就去寻找面孔上具体的某个五官之一,我们首先应该要看整张脸,当我们看整体面孔时,有时候眼神落在额头上,我们就看到他的额头长什么样,有时候眼神落在眼睛或面颊上,那么我们就知道眼睛或面颊长什么样,有时候眼神落在鼻子上,我们就知道鼻子长什么样。为了要看清楚这张面孔,我们必须要面对面地看它,必须要专注地看,先看整体。当某个五官吸引了我们时,它就自然地成为了明显的目标。如此,在我们观照“听到”时,心不要去寻找耳净色,也不要寻找声音,也不要去专门地寻找耳触,也不应该仅仅专注觉受。“听到”的当下,我们应该把“听到”作为整体来观照,并标记“听到、听到”,逐渐地,组成“听到”的现象的某个单一部分的名法或色法就会变得明显。当YOGI如此反反复复地练习整体观照,同时,必须持续专注地观照。如果要去动用心思,寻找某个部分目标,那么,就错失了对目标的如实观照。
----班迪达尊者2014年12月9日开示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6-8-25 07:58

清净(79277016) 8:08:53
人之所以烦恼,是因为把刹那间的状态当做永恒,总是在考虑这种实际上已经变化了的状态。
比如担心,害怕,愤怒,悲伤,后悔等情绪,实际上是刹那间升起的一个念头感觉,但是我们以为是一种常态,从而想去处理。
既然是刹那之间产生的感觉感受,为何要念念不忘呢?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6-8-25 08:00

清净(79277016) 8:28:47
大部分人的烦恼在于把假的,错的,病态的感觉感受或者念头当作真的,并且认真去处理对待。如果知道是假的,这种感觉感受或者念头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小的多。
雨莲(491458779) 8:36:47
没错@清净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6-8-25 08:02

metta(823597630) 14:10:12
发现感觉的新世界(A New World in Sensations)

    让我们想一下提脚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动作的名称,但是禅修时,重要的是要透过名称看到背后整个动作的本质,从想要提起脚开始,持续贯穿整个过程,其中包括许多感觉。我们觉知提起脚的动作,不要过度去感觉,也不要因感觉太弱而失去目标。心准确的对准所缘,有助于平衡精进。当精进力平衡且觉知够精准,正念将会牢固安住在觉知的所缘上。只有精进、准确与正念都存在时,定力才得以提升。当然,定是心的集中、专一,它的特性是使心不会散乱。
    当我们越来越贴近提起脚的过程,就会看到它好像成排的蚂蚁爬过马路一样,远看似乎是条静止的线;近看时,它开始摇晃;再近一点,则分散成一只只蚂蚁。于是我们知道,原本整条线的概念只是个幻觉,它是由一只只蚂蚁连接而成。正是像这样,当我们从始至终精确地看着提起脚的过程,那么,有观智的心便会更接近观察的所缘。当有观智的心愈接近所缘时,就愈清楚看见抬脚过程的本质。这是人类心智令人惊异的事实,当观智经由观禅而生起,并加深时,存在的实相就会以明确的顺序显现出来,这顺序被称作观智进程。

    禅修者最先体验到的观智,通常是开始领会——非藉由智力或思考,而是直觉地——提脚的过程是由迥异的现象即名与色所组成,它们成对同时发生。身体的感觉即色法,与觉知的心关联,却又彼此不同,后者是名法。我们会看到一连串内心所生起的念头与身体的感觉,并能了解心法与色法的因果关系。

    我们会看到心法如何引起色法,当想要抬脚时,身体移动的感觉便开始了;也会看到色法如何引起心法,当身体感到非常热时,就想走到有遮荫的地方行禅。对因果的洞察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对我们而言,当洞察生起时,生命会比以前单纯多了,只不过是一连串心法与色法的因果相续。这是传统内观发展中的第二个观智。
    随着定力的发展,我们可以更深入看到提脚的过程是无常、无我的,且以难以置信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出现而后消失,这是另一层次的内观,有定力的觉知可以直接看到的生命的另一个层面。这些色法背后并没有「人」,这些现象依因果律生起灭去,是空的过程。脚移动的幻觉和实体性就如电影,充满着人与物体,与真实世界无异。但若把电影的速度放慢,就会看到它是由一格格底片的静止画面所组成。

---《就在今生》班迪达尊者著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6-8-25 08:03

就是观察身体的感觉。

苏叔叔说,都是阴的,应该阳多,动静结合,太极,冲拳
作者: ytwscc    时间: 2018-7-30 08:53

metta(823597630) 15:30:12
(2)“使诸根平等而行道”[289]20,是说使信等诸根的力量平均。如果他的信根力强,别的力弱,则对于精进根的策励作用,念根的专注作用,定根的不散乱作用,慧根的知见作用便不可能实行。所以由于观察诸法自性或作意之时而生起了强信,便应以不作意而舍弃了它,跋迦离长老的故事可以为例[290]21。

若仅有精进根力强,则信根的胜解作用以及其它的各种作用不能实行。所以应以轻安等的修习而舍弃了它。这里亦可以苏纳长老的故事为例[291]22。如是在别的诸根中,若对一根太强,当知他根的作用便不行了。这里特别的要赞叹信与慧及定与精进的平等。假使只有信强而慧弱,则成为迷信,而信于不当信之事;若慧强而信弱,则未免倾向于奸邪,犹如从毒药而引生的难治的病相似;以两者均等,才能信其当信之事。若定强而精进弱,则倾向于定130 的怠惰,而怠惰增长;若精进强而定弱,则倾向于精进的掉举,故掉举增长。唯有定与精进相应,才不得陷于怠惰;精进与定相应,才不得陷于掉举。所以应使两者均等;以两者的均等可得安止定。然而对于修定业之人,信力强亦适合,如果信赖彼可证得安止定。于定慧中,对于修定业者一境性强亦可,如是他可证得安止定;对于修观业者,慧力强亦可,如是他可获得通达(无常、苦、无我)相。如果定慧两者均等则可获得安止定。唯念力强,对于一切都可以。因为以念可以保护由于信、精进、慧的倾向于掉举而陷于掉举及由于定的倾向于怠惰而陷于怠惰的心。所以念是好像合于一切菜味的盐和香料相似;亦如综理一切事物的大臣处理一切政务相似,可以希求一切的。故义疏说:“世尊说,念能应用于一切处,何以故?心常以念为依止,以念守护其现状,以及无念则不能策励抑制于心。” http://www.nanchuanfofa.com/qingjingdaolun-shangce/#i-47
metta(823597630) 15:31:03
这是清净道论第四章讲诸根平衡的部分
metta(823597630) 15:32:48
注意这里讲“唯念力强,对于一切都可以”。
metta(823597630) 15:47:23
五根五力的平衡,还有七觉支的平衡,对修行很重要,很多大德都有开示。强调得比较多的是定与精进的平衡和信与慧的平衡,而正念是越强越好。
metta(823597630) 16:08:13
有的人的讲法给人造成印象:正念太多了不行。这样的讲法是不圆满的,是与上座部的传统不符合的。实际上这反映出对正确的内观方法的认识问题。

如果正念强,正念生正定,定力很强,但是没有生起智慧,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去思维这个身体是无常、苦、无我的,就是正知、就是智慧了呢?
metta(823597630) 16:09:14
思维只是思所成慧,而不是修所成慧。
metta(823597630) 16:10:27
过去在这里分享过中部117经,讲正见为前导。
metta(823597630) 16:15:17
此经还讲到正思维是寻心所。班迪达尊者在《就在今生》等书里反复开示正思维用的英文词是right-aiming,直译就是正确地瞄准(目标),也是讲这个寻心所。
metta(823597630) 16:17:58
马哈希尊者在内观基础里边,专门有一部分讲概念法。我们如果观照的对象不对,如果观照的是身体或身体部分的形状等概念性的目标,就无法生起智慧。
metta(823597630) 16:22:19
《内观基础》里有一节讲“即刻观照”,讲了要在心路过程进入概念阶段以前进行观照,这样才能突破。
metta(823597630) 16:24:44
心路过程涉及阿毗达摩有的人不熟悉。但马哈希尊者和班迪达尊者都举了闪电的比喻来直观地说明。
metta(823597630) 16:25:27
一般人都看见过闪电,所以比较容易了解
metta(823597630) 16:26:43
要看见闪电如何生起和灭去,一定要在闪电发生的时候观察
metta(823597630) 16:27:10
如果闪电已经发生了,你才观察,你就根本看不到
metta(823597630) 16:27:29
如果还没有发生,你在那里观察,也是看不到
metta(823597630) 16:28:24
名法色法的生灭快如闪电,实际比闪电还要快。
metta(823597630) 16:28:40
那我们一定要在它发生的时候观照
metta(823597630) 16:38:37
所以如果正念和定力强,要生起智慧,心必须导向正确的目标,要观照究竟法而不是概念法,还有做到即刻观照。当你方法正确,自然就会生起智慧。
metta(823597630) 16:44:26
比如妄念生起来,你即刻观照,它就灭了;情绪生起来,你观照及时它灭了;甚至坐久了疼痛生起了来,你观照它也可能灭掉,或者你看到疼痛是由很多微细的生灭构成,等等。看到一个法生起后灭去,就是看到无常。
一花一世界(1182190759) 16:47:41
贤友,打扰一下,请看下面的问答

   沙利子尊者精通灭尽定。入村托钵时,他总是在每一家门前先入灭尽定,唯有从灭尽定出来之后才接受供养。苏菩帝尊者则精通慈心禅。他总是在每一家门前先入慈心禅(metta-jhana),从慈心禅出来之后才接受供养。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希望施主得到最大的利益。他们了解如果他们这么做,无量及超胜的善业将在施主的心路过程中产生。
他们对施主有充分的慈悲,所以愿意如此做。

这篇问答我看不懂,为什么入定能使施主得到最大的利益?
请贤友指点一下双击查看原图
metta(823597630) 16:52:02
  比丘們!得定者不應該意圖:『令我如實知見。』比丘們!得定者如實知見,這是法性。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743.htm
一花一世界(1182190759) 16:54:38
@metta 贤友,也就是说,上面的问答是错误的?
metta(823597630) 16:56:49
这是增支部11.2经,从这篇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只要方法正确,结果是自然生起的。如果正念和定力很强,用功方法正确自然就会生起无常、苦、无我的智慧。




宗净法师曾经说过,正念有了,别的什么都有了。聪明,智慧。。。。。。等等




欢迎光临 大众光学 (http://ytwscc.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