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回复 发帖
[ 转 ] 杨子荣:智取威虎山16天后牺牲,27年后一张照片揭开其身世之谜

在五、六十年代,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杨子荣是个十分熟悉的名字。

他是电影《林海雪原》、京剧《智取威虎山》在真实世界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家喻户晓、被几代人崇拜的剿匪英雄。

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匪患严重。解放军奉命消灭逃进深山的土匪。杨子荣化妆成土匪,打进威虎山,活捉座山雕。他机智、英武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事实上,在消灭座山雕仅仅16天后,杨子荣就在另一场战斗中牺牲了,年仅三十岁,军龄一年半。

而鲜为人知的是,杨子荣并非他的真名,由于剿匪工作的特殊性,他从未与家人联系过。
在亲人的心中,他是一个参加了八路军之后,下落不明、甚至有传言说已经当了土匪的人。


英雄杨子荣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他家住哪里,还有什么亲人?随着他的牺牲,这一切都将被时间淹没。


1、美国艺术团要见杨子荣后人,总理指示:找不到如何向人民交代?

1969年夏,一个美国艺术团访华,受到了周总理的接待,邀请他们一起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


a.jpg

看完后,美国客人大卫激动地说:杨子荣和我们的英雄佐罗一样,值得人们崇敬。他是真实的人物,还是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呢?

周总理说:这当然是真人真事。像他这样的人物,在我们国家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多得数不清。于是大卫提出想到杨子荣家里去看一看。

周总理答应了,当晚就要求解放军总参谋部,提供杨子荣的家庭地址。第2天中午,总理收到了一份,由解放军总参、总政两部门联合做出的调查报告。

这份上千字的调查报告,让周总理的心情沉重而复杂:

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回复说,他已经在一次战斗中牺牲。由于战争期间部队的人事变动太大,档案普遍不健全,加上他的名字用的不是原名,目前掌握的信息只知道,他的家乡在山东胶东一带。

凭这些模糊的信息,一时无法找到他的家人。

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我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他家住哪里。这不仅无法向来访的客人交代。更无法向全国人民、烈士家属交代。周总理严肃的要求:总参、总政和民政部三部门,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找到杨子荣的家乡地址和亲人。

就这样,寻找英雄故里和亲人的工作,在国家领导人的提出促使下,展开了。


2、加入八路军屡立奇功,却和家人失去联络

杨子荣,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一个贫农家庭,12岁时,全家为了吃饱饭去闯关东。

他在东北闯荡了14年,辗转多地当过船工,矿工,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三教九流很是熟悉。后来日军侵占东北,他不堪忍受欺凌跑回了老家。

回到家乡后,杨子荣参加了民兵,配合八路军打日本军队。

1945年,八路军在他的家乡征兵,此时29岁、尚是民兵战士的杨子荣刚刚结婚,他得到消息后立即报名参加。因怕母亲和妻子阻拦自己参加,他报了一个新名字“杨子荣”。不久后,他就随部队赴东北牡丹江地区剿匪去了。

当时牡丹江地区的匪患十分猖獗,对百姓烧杀劫掠、杀害先进革命干部、破坏根据地。匪患如果不除,将严重阻碍我军解放东北的战略。

开始时,杨子荣被分配当了一名炊事员。他一有机会就主动上战场杀敌。




参军半年,就立了大功。

1946年3月,他所在部队奉命到杏树村,捣毁驻扎在那里的一个400多人的土匪武装。

正当敌我准备开战时,杨子荣孤身一人跳出战壕,挥舞一条白色毛巾,向土匪把守的城墙大门走去。

村子里有许多老百姓,如果硬打肯定会伤及无辜,杨子荣主动由他去劝降土匪。

土匪用枪指着他,你就不怕死吗?

杨子荣说:怕死我就不来了!

经过一番谈判,杨子荣不费一枪一弹,让400多名胡子乖乖地交了枪,避免了一场血战,还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杨子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故事,传遍了部队,战友们交口称赞。

他被任命为侦察排长,还被评为了战斗模范。在表彰大会上他胸戴大红花,留下了人生中唯一的一张照片。

智威虎山这个故事,只是杨子荣很多的战斗任务中,其中并非格外突出的一个。


1947年1月,座山雕自己送上了门儿。海林镇农会主席收到座山雕写的一封信。信中索要20件棉衣,10袋白面,三天后送到指定地点。

剿匪部队经过分析判断:座山雕的藏身地点就在梅林镇夹皮沟一带,他身边的剩余土匪人数已经不多了。
座山雕一家三代都是土匪,在当地大山里活动了几十年,非常狡猾,日本人和张作霖都没有消灭他。

农历新年正月初五这天,杨子荣带领一支侦查小分队,化妆成土匪模样,向茫茫林海走去。


2.png

在林海深处,他们遇见了一伙土匪,正是座山雕的部下。几轮黑话问答下来,杨子荣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他用黑话说,自己的队伍被共军打散了,想要去投奔座山雕。这伙土匪也拿不定主意,就给了几斤包谷面儿,让他们留在窝棚里等消息。

这伙土匪一去连着几天不露面,战士们饿的把木头里的虫子都抠出来烤熟了吃。

几天后,一个土匪刚一露面,就说:没粮食了,为什么不去抢?

杨子荣这才明白,座山雕怀疑他们是八路军在试探他们。他们下山到老百姓家,假装抢了一些粮食和两只鸡,狼吞虎咽的大吃了一顿。

这名土匪见状说了真话,自己是座山雕的属下,可以带他们入伙。期间,狡猾的座山雕还在不停派人试探他们,带他们去不同的地方。杨子荣假装生气,绑了两个土匪,让他们带路去见座山雕。

一路上遇见座山雕的哨卡,他把这些土匪都绑起来带走。他边走边骂:座山雕,也太不仗义了,我要跟他当面评理!

在膝盖深的雪地里,走了30多里地,他们到了座山雕的藏身之处,一个用原木搭的马架子房。

杨子荣踢开木门,昏暗的油灯下、一张土炕上面躺着几个胡子。其中一个目光犀利的瘦老头,长着一撮白山羊胡子,他就是座山雕。




他被八路军打得无路可走,只能窝在这里逃避打击。他见情况不妙,用手去摸枕头下的枪,被杨子荣一脚踢开。

杨子荣想:我们人手少,还不能暴露身份。他故意匪气十足的骂道:三爷不仗义,我要绑着你一起去见我的老大评评理,要不然我没法在这地面上混了。

他把座山雕等人绑起来,把他们押回海林镇。

这就是真实的《智取威虎山》战斗过程,一只我军侦查小分队,无一人伤亡,抓获25个土匪,将这伙盘踞在夹皮沟几十年的狡猾土匪彻底歼灭。故事虽然没有戏剧中那么精彩,却是实际中真实发生的。

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刊登了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




只是四天后,杨子荣就在歼灭另一伙土匪时牺牲了。

当时我军装备紧缺,缺少专用的枪油(防止火药残渣腐蚀枪械,射击后需及时用油类对枪械进行擦拭保养)杨子荣小分队使用了身边能找到的猪油擦拭枪支,但在行动当天,时间恰恰是东北极寒环境下最冷的凌晨,枪内的猪油层由于太冷而淤凝形成阻力,导致他与敌人对面遭遇,向敌人抠动扳机时,撞针无法有力的撞击弹药底火,而枪支出现哑火,随后他被土匪射来的子弹击中胸部。

杨子荣当场倒地,永远长眠在了他洒下热血的林海雪原,牺牲时年仅30岁!


3、团副政委写了一部小说,让杨子荣名扬天下




杨子荣的团副政委名叫曲波,他是林海雪原剿匪战争的直接领导者。他亲眼目睹了杨子荣牺牲的情景。

还有许多战友也牺牲了,一幕幕场景,在他的心里面时常回想,他感到非常难过。

时不时忍不住在纸上写下一串战友的名字:杨子荣、高波、陈振仪、栾超家、孙大德……

曲波因负伤在医院治疗时,无数次讲过自己和战友们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听者无不动容、无不惊叹!

他从旁观者的反映中受到鼓舞,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

我要把战友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给牺牲的他们一个交代。


可是从没有写作经历,只读过5年私塾的他,想写出一本小说谈何容易?

当小说初稿写了15万字时,他对这些文字不满意,一气之下一把火烧了。


6.png

1955年春节前的一天深夜,曲波冒着大雪回到家。看到的是温馨的一幕,睡睡的香甜的妻子和孩子,温暖的房间。

一种沉重的感触涌上心头,他想起了8年前,那个智取威虎山的前夜,同样是刮着这样的狂风暴雪。

战友杨子荣,高波,陈志怡等同志的音容笑貌,再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如今新中国成立了,自己过着温暖舒适的日子。这一切,他们看不到、也享受不到了!

曲波的心头再次涌上了强烈的责任感——

一定要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出来!


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他用了一年半的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林海雪原荡匪记》基本成型。

妻子把衣服扯成布条,用布条把手稿一摞摞仔细订起来。用一块布把这些手稿包裹好。夫妻俩提着装着手稿的包袱,坐公交车去了作家出版社。

年轻编辑龙世辉,漫不经心地看着这些装订的歪七扭八的手稿。

当一页页的看下去,他意外和惊喜的发现,自己被惊险传奇的战斗故事,深深的吸引了。




《人民文学》副主编秦兆阳连夜赶读,看到困的一个字也看不了,才舍得放下底稿入睡。

1957年9月,作家出版社以《林海雪原》为名,出版了这本小说,立刻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短短几年,发行超过100万册,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

1958年,上海京剧院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气宇轩昂的唱道: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他不仅唱腔极具穿透力,扮相更是英武潇洒,让无数中国人为之热血沸腾。

《智取威虎山》成为革命样板戏之首,很快火遍全国。剿匪英雄杨子荣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1960年电影《林海雪原》在山东一个山村上映时,因为杨子荣至今杳无音讯,而深感痛苦的家人不敢想——

戏里天天唱的那个英雄杨子荣,是自己的儿子!


杨宗贵参军后,因为所在的侦察部队的纪律,从未写信和家人联系过。

亲人们只知道他参加了八路军,不知道他改了名,更不知道他早已牺牲,多年后还成了享誉全国的战斗英雄。

几乎在他牺牲后被授予“侦察英雄”称号的同时,因为有人从东北看到杨宗贵,不在解放军部队中,而是和一身土匪打扮。他的母亲和妻子被叫到村里盘问。

因为杨宗贵身着土匪装扮,因此被人误会,取消了杨宗贵家的军属待遇。

杨母宋学芝不相信儿子会当土匪,多次要求上级部门帮助寻找其下落。后来,因为没有杨宗贵当土匪的真凭实据,他被认定为失踪军人,其家人继续享受军属待遇。




1966年,没有等到儿子消息的宋学芝,带着遗憾离世了。她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十分喜爱的《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就是儿子杨宗贵。杨子荣的妻子徐万亮早在母亲去世14年前就病逝了。

其实杨子荣所在部队同样在寻找他的故里。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杨子荣所在部队多次寻找他的家乡,因为掌握的信息太少,且部队自身没有能力调动基层大范围排查和调查,一次次的寻找如大海捞针般,无功而返。


4、一张照片一锤定音: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1969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寻找英雄杨子荣家乡的工作再次启动,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到山东胶东地区寻访。

调查组将荣成、牟平等四个县列为重点,要求武装部、公安、民政等部门大力配合。

寻访工作进行了两个多月,却一无所获。

调查组广泛发动群众,在4个县广播寻人、张贴寻人启事,一个星期就收到了100多条线索。调查组对这些线索一一进行核查,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查阅了3000多份失踪人员档案,却依然毫无进展。

正当调查组束手无策时,牟平县一个民政干部发现,嵎峡河村一个名叫“杨宗贵”的人和杨子荣的情况十分吻合。

调查组到嵎峡河村经过初步调查,查明: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原来,部队不知道他在家叫杨宗贵,家乡人也不知道,他在部队的名字叫杨子荣。

杨子荣后来名满天下,家乡人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是一个人。

尽管有了这个说法,还缺乏一个铁定的证据。

四年后,杨子荣的团副政委、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偶然看到了一张合影。




这是1946年,杨子荣单枪匹马说服杏花村土匪后,参加表彰大会上的一张集体合影。

他站在后排左起第四个,胸前还带着一朵大红花。照片上的杨子荣瘦长的脸颊,略高的颧骨,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尽管照片已经十分模糊。曲波还是认出,他正是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杨子荣!

这张就是杨子荣唯一的照片,战友们看了都惊呼道:这就是杨排长啊!

于是有了这张照片,紧接着在1974年初,调查小组拿着这张照片,再次来到嵎峡河村。

乡亲们看到这张照片时认出:这就是我们村的杨宗贵!!

哥哥杨宗富从几张照片中,一眼就认出失踪30年的弟弟,眼泪止不住哗哗地淌下来。




至此,在杨子荣牺牲整整27年后,他的身份,终于揭开!

当杨宗贵得知《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杨子荣就是自己的弟弟杨宗贵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嚎啕大哭起来。

是啊这一切来的太晚,他的母亲、妻子在不知道这些的情况下,已经带着遗憾离世多年。


后记: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0岁,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停放于海林镇朝鲜族小学,上千名当地百姓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1955年,当曲波在小说中,写到杨子荣牺牲这一章节时,他几乎无法下笔:一拿起笔手就颤抖不停,控制不住悲恸大哭,泪水浸湿了稿纸。。。。。

他实在不忍心杨子荣在小说中,再牺牲一次。最终,他改写了英雄的结局——

我们看到的书中,胜利完成东北剿匪任务后,杨子荣和战友们一起,走在即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决战的队伍中。


因为一部小说《林海雪原》,我们记住了英雄杨子荣。正如如周总理所说,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像他这样的英雄有成千上万,他们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负伤104万人、牺牲26万人、失踪19万人!

这些英雄们倒在了黎明之前,用鲜血和生命,将我们推向了万丈光明!还有千千万万活下来的英雄,他们继续默默无闻用尽自己的一生,为了国,为了家。

谨以此文缅怀历史,以敬世人!

原作者:古今史说  2022-07

大众光学网站管理者转载按:文中提到的牟平,是我小时候出生,生活的地方。年幼时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身边有这样一位他,这是什么样的事情。在看一个军事武器节目时,主持人顺便提到,自己侦察兵(特种兵)的老前辈,杨子荣,因为武器的原因的牺牲,太惋惜,太惋惜。当时被那位年长的主持人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有点感动到,然后搜索,发现了这篇文章。编辑转贴过来,作为纪念,和怀念。和敬重。也是一个郑重的再见。再见,英雄们,我们继续往前。离开你们越来越远。感谢你们,我们拥有今天的生活的平和安淡。

另,一部战斗场景很真实的电影,《科巴尼》,讲述的是库尔德女战士带领她的战友同志,抵抗伊斯兰国ISIS恐怖分子入侵,保护自己城市的故事。最后她们也同样胜利了。也付出了可惜的牺牲。
返回上级
高级模式 | 发新话题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换一个